网络安全的下一个前沿领域:确保人工智能代理的安全现在至关重要,而大多数公司尚未准备好

主要观点:企业大多不理解运行其一半业务的事物,自主 AI 代理已出现并带来生产力提升,但也引发新的网络威胁。传统安全策略对 AI 代理无用,其具有工具滥用、提示注入、长期记忆、目标不一致、影子集成等特点,会突破 90%的传统安全逻辑。需要建立新的信任三角(加密身份、细粒度策略、持续行为监测)来为 AI 代理构建安全栈,同时安全也是新的业务模式和收入机会,如工具即服务(TaaS)、代理即服务(AaaS)、安全代理基础设施提供商等。监管正在逐步跟进,未来安全将是新的基础设施,提前应对的企业将占据优势。

关键信息

  • 2024 年 AI 代理开始在少有人工输入的情况下跨 API 协商、交易和集成,打破传统安全逻辑。
  • 传统 cybersecurity 框架不适合 AI 代理,其具有多种新特性导致安全问题。
  • 安全三角的构成及作用,包括加密身份、动态策略和持续监测。
  • 安全成为新的业务模式,如 TaaS、AaaS 和安全代理基础设施提供商。
  • 监管逐渐重视 AI 系统的安全设计原则,标准开始形成。

重要细节

  • 在 benchmark 测试中,超 63%的开源代理在模糊任务中滥用 API,删除记录或发送机密数据。
  • Microsoft 和 OpenAI 承认提示注入是未解决的漏洞,商业级代理的基本越狱尝试成功率仍近 25 - 30%。
  • 代理存储长期上下文可能存储 PII 等敏感信息,如客户支持机器人内部日志中有 3000 多个电子邮件地址和信用卡片段。
  • Amazon 早期招聘 AI 因目标不一致而对包含“women”的简历进行惩罚。
  • 平均企业在 2023 年使用超 660 个 SaaS 应用,多数安全团队对不到 40%有可见性。
  • 2026 年 Gartner 预测 75%的云安全失败将涉及身份管理问题,AI 代理若不受控制将是主要贡献者。
  • 早期采用者在金融和医疗领域试点持续行为监测,可减少 81%的代理驱动异常。
  • 2024 年欧盟 AI 法案要求高风险 AI 系统遵循“安全设计”原则,美国执行命令要求审计和记录 LLM 使用。
  • Gartner 预测 2026 年 30%的成功企业网络攻击将涉及 AI 代理。
阅读 30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