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正常运行时间的工程:可观察性、测试以及通往坚如磐石的后端服务之路

主要观点

  • 单个移动点击可触发后台多个事件,用户只关注最终结果,而可靠性是后端工程师的共同责任,需嵌入日常决策。
  • 可靠性涵盖多个方面,本文聚焦可观测性、测试和事件响应三个关键支柱。
  • 要捕捉用户体验,关注端到端延迟、吞吐量等用户面指标,同时结合系统级可观测性用于调试。
  • 系统警报应针对关键依赖,区分领先和滞后指标,且要提供足够上下文和早期预警。
  • 保持警报卫生,定期审查、衡量可操作性、调整阈值和丰富警报内容,以减少值班负担。
  • 有针对性地记录和追踪有用信息,避免日志过多,利用分布式追踪等提高排查效率。
  • 构建测试文化,从单元测试到混沌测试,全方位测试以提前发现问题。
  • 正确处理事件,从事实出发,关注系统设计差距,分享经验教训,避免英雄文化。

关键信息

  • 可观测性指标如端到端延迟、吞吐量等对衡量可靠性重要。
  • 系统警报要根据依赖设计,区分领先滞后指标且早期预警。
  • 保持警报卫生的实践包括定期审查等。
  • 有针对性地记录和追踪信息,利用分布式追踪。
  • 多种测试类型如单元、集成等的作用和工具。
  • 良好事件响应包括从事实出发等步骤。

重要细节

  • 不同用户(如内部团队、外部用户)的体验都需关注。
  • 领先指标能提前预警,滞后指标在问题出现后才体现。
  • 定期审查警报可减少噪声和浪费时间。
  • 不同日志级别(DEBUG、INFO 等)的使用场景。
  • 各种测试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技巧。
  • 事件响应要避免英雄文化,注重分享学习。
阅读 18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