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重要事项:关于转型指标的战略视角

  • 只有 16%的数字化转型能在长期内提高绩效并维持收益(McKinsey,2021)。转型努力往往失败不是因为缺乏雄心,而是因为缺乏清晰性。良好使用的指标可作为导航工具,使团队协调一致、验证进展并揭示真实影响,误用则会成为噪音,滋生虚荣和困惑。
  • 本文提出基于三个关键维度(焦点(输出与结果)、时间(领先与滞后)和测量类型(主观与客观))的转型测量系统框架。
  • 通过对敏捷 - DevOps 和 AI 优先转型的分析,展示了在转型阶段中指标选择必须如何演变以推动有意义的变革。
  • 以敏捷 - DevOps 转型和组织转向 AI 工具及 AI 优先战略为例,说明在指标实施时的情况:

    • 关键定义:输出(直接交付物或活动)、结果(所传递的影响或价值)、领先(预测性、可操作指标)、滞后(反映过去绩效或结果)、主观(基于感知或定性反馈)、客观(定量、可测量数据)。
    • 敏捷 - DevOps 转型的指标分类及示例:

      • 输出 - 主观:团队对变革的兴奋或开放程度(调查)、对工具或敏捷仪式的信心等。
      • 输出 - 客观:团队培训百分比、配备的角色数量等。
      • 结果 - 主观:与业务目标的感知一致性、利益相关者对团队能力的信任等。
      • 结果 - 客观:可预测性、净推荐值(NPS)趋势等。
    • 组织向 AI 工具使用和 AI 优先战略转型的指标分类及示例:

      • 输出 - 主观:员工对 AI 工具的感知准备度、兴趣等。
      • 输出 - 客观:接受 AI 工具培训的团队百分比等。
      • 结果 - 主观:预期生产力提升、早期采用者推荐等。
      • 结果 - 客观:减少手动工作小时数、AI 驱动的决策准确性等。
  • 要早期设定指标:测量不应是转型后的事后想法,必须设计到旅程中,与目标一致,提供实时反馈并随成熟度演变,获取基线数据。
  • 智能指标的原则:将每个指标与目标联系起来;早期重视输出指标,后期转向结果指标;混合主观和客观指标;混合领先和滞后指标;避免有害比较。
  • 不同转型阶段应匹配相应指标:以多阶段企业敏捷 - DevOps 转型为例,指标应随转型旅程演变,从意识阶段到可持续的价值驱动交付。
  • 指标是指南,不是目的地,要用它们指导、告知并挑战假设,设计测量系统时要兼顾严谨性和相关性,让指标随旅程演变。
阅读 2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