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基于“通过智能扩展优化成本和碳足迹”中分享的理念,深入探讨了 AWS 上的高级扩展策略。
队列长度作为扩展触发因素的局限性:
- 工作负载特征:并非所有工作负载都是队列驱动的,不可预测的流量或长时间运行的任务不适合队列模型,可能导致扩展延迟和性能问题。
- 任务优先级:长队列不一定意味着高负载,可能只是低优先级任务的积压,依赖队列长度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当。
- 隐藏瓶颈/潜在问题:队列长度不一定指向系统放缓的根本原因,基于队列长度的扩展可能使问题恶化,导致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和成本增加。
- 有限的粒度:队列长度提供的是待处理任务的概览,不能捕捉工作负载的全貌,缺乏细节可能使扩展决策效果不佳。
自定义负载指标作为更好的替代方案:
- 细粒度控制:自定义指标可更精细地控制扩展决策,直接反映应用程序的健康和资源需求,如 CPU 利用率、内存消耗等,使扩展更准确。
- 与业务目标一致:可直接与业务目标对齐,创建反映公司成功关键因素的指标,如电商平台的订单处理时间或客户转化率,确保扩展决策基于更广泛的业务视角。
- 主动扩展:能更主动地进行扩展,提前预测负载增加并进行扩展,确保性能在峰值时间或突发流量期间保持稳定,避免系统过载和用户不满。
- 适应独特工作负载:可设计反映工作负载独特特征的指标,避免不必要的扩展行动,确保资源高效使用,如视频处理应用中基于任务完成时间或 CPU 使用量的指标。
- 成本效率和可持续性:通过更准确的扩展决策,避免不必要的资源过度配置,节省成本并更可持续地使用资源,减少环境影响。
在 AWS 中创建自定义指标:
- 收集数据:使用 APM 代理、日志框架或自定义代码等工具收集相关性能指标数据。
- 发布指标:使用 AWS SDK 将数据发布到 CloudWatch 作为自定义指标,可按固定间隔或特定事件发布。
- 创建警报:根据应用程序性能需求设置警报,当条件满足时触发动作。
- 配置自动扩展策略:将 CloudWatch 警报与自动扩展策略集成,根据自定义指标动态调整应用程序容量,实现成本效益和资源优化。
除 SQS 和 EC2 之外:
- AWS Lambda 的无服务器计算:无需管理服务器,仅在执行函数时消耗资源,减少服务器成本和资源消耗,适合按需、事件驱动的工作负载。
- AWS RDS 的托管数据库:自动管理任务,降低运营开销和基础设施成本,自动扩展以满足需求,避免资源浪费。
- 具有 Spot 实例的低成本 EC2:以折扣价使用备用 EC2 容量,适合非关键工作负载,可降低 EC2 成本。
- 通过 AWS Compute Optimizer 优化 EC2:分析 EC2 实例使用情况并推荐最佳实例类型和大小,避免资源过度或不足配置,提高可持续性。
- 使用 AWS Cost Explorer 分析支出:跟踪和分析 AWS 支出模式,识别优化资源的机会,降低成本并与业务目标一致。
- 通过 AWS Trusted Advisor 进行成本优化:提供成本优化、安全等方面的建议,帮助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