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 已将多因素身份验证(MFA)用于人类用户,如今基础设施中的多数交互由非人类实体发起,多数系统仍仅使用单一因素(秘密)进行身份验证。
- 静态秘密在微服务中的使用存在局限,易导致秘密蔓延,增加攻击面。
- 应将工作负载视为一等身份,像人类一样进行身份验证,如通过验证身份、证明和来源等多个上下文信号。
- Uber 用 SPIFFE/SPIRE 部署实现工作负载身份验证,通过颁发短期可验证身份和证书,实现零信任安全。
- 证明是第二因素,SPIRE 支持主机和工作负载的证明机制,确保身份可信。
- 行业标准正在向工作负载身份方向融合,如 IETF WIMSE 工作组的工作。
关键信息: - 机器身份数量远超人类,且多数有特权访问,身份攻击增长迅速。
- 微服务中秘密分散导致秘密蔓延,增加攻击风险。
- Workload MFA 基于身份、证明和来源验证系统身份。
- Uber 的 SPIFFE/SPIRE 部署实例及身份颁发流程。
- 证明机制确保身份可信,行业标准在融合。
重要细节: - [CyberArk 的 2025 身份安全格局]指出机器身份与人类身份比例及特权访问情况。
- [GitGuardian 的 2025 秘密蔓延报告]等行业报告揭示秘密蔓延规模。
- SPIFFE 定义非人类系统的统一身份格式,通过多种属性验证颁发证书。
- IETF WIMSE 工作组在规范 SPIFFE 式身份及相关标准。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你还可以使用@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