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写程序:Vibe Coding 与问题规模

主要观点:

  • 应关注问题而非趋势,程序是问题的解法,可将需求转化为可执行步骤和稳定结果。
  • 程序/服务是商品,供应方卖的是可持续可靠性与持续维护,不会写程序的人可通过购买软件或订阅服务租用解决方案。
  • Vibe Coding 指用自然语言描述意图让模型给出可运行原型,可降低编程门槛,让更多人能开始写程序解决小问题。
  • 小规模问题可绕开规模带来的难点,如架构复杂度、SRE 难题等,门槛显著降低。
  • 工具类程序/服务利空,授课/知识付费利好,好老师能提升 Vibe Coding 产出质量。
  • 当问题跨过玩具规模,需要对外提供服务时,一些规模相关的难点仅靠 Vibe Coding 无法一蹴而就,仍需计算机工程能力。
  • 商业价值与规模效应等强相关或与技术无关的程序/业务,Vibe Coding 难以替代。
  • 给产品与团队的策略包括做不易复刻的东西、将描述问题的能力产品化、将工程能力用于大问题。
  • 第一次写程序先解决当下问题,把问题讲清楚并验证结果即可。

关键信息:

  • 程序 = 需求→(抽象/分解)→可执行步骤→稳定结果
  • 初学者可先讲清问题让模型出草稿再打磨
  • 小规模问题在架构等方面门槛降低
  • 工具类利空,授课类利好
  • 大规模服务需解决多种规模相关难点
  • 特定业务不易被 Vibe Coding 替代
  • 产品策略相关内容
  • 首次写程序先解决问题

重要细节:

  • 如提到 Quaily 作为内容平台在不同规模下的服务需求差异
  • 列举 Vibe Coding 难以替代的程序/业务类型
  • 说明不同规模下的具体难点,如数据规模、流量规模等方面的需求
阅读 13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