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开源时代才刚刚开始

主要观点:网络历史上大多是标准优先、协议主导的领域,但这种情况正在快速改变,像 eBPF 和 Cilium 等项目以及 Kubernetes 的架构需求,将网络从规范束缚的世界带入软件驱动的开源生态系统,开源在网络领域正逐渐占据主导。
关键信息

  • 开源在服务器、开发者工具等领域已取得主导地位,如 Linux 重塑服务器世界,容器催生 DevOps 等,但在网络领域进展缓慢。
  • 网络因需跨厂商和地域、容忍硬件故障等,形成了风险规避文化,导致 IPv6 adoption 缓慢。
  • eBPF 成为转折点,允许在内核中安全运行沙盒程序,Cilium 利用 eBPF 提供可编程网络等功能,重新定义网络为软件。
  • 云原生工作负载带来的动态性使传统网络工具难以满足需求,eBPF 和 Cilium 在此展现优势。
  • 组织正围绕开源可编程网络层统一基础设施,Hubble 提供实时网络可见性,网络与平台的界限正在模糊。
    重要细节
  • 从 OSI 模型到 TCP/IP 栈,网络进步靠工作组和 RFC,而非 GitHub 提交。
  • Linux 内核开发遵循“从不破坏用户空间”规则,重视兼容性。
  • 网络基础设施进化速度远慢于其他生态系统。
  • eBPF 无需改变内核源或加载自定义模块即可实现实时可见性等功能。
  • Cilium 通过 Kubernetes 原生构造实现可编程网络等功能。
  • 组织希望网络具备可编程、可观察和安全等特性,跨越多种环境。
阅读 29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