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 AI 模型速度变快,但基础设施跟不上,传统服务器架构成为瓶颈,解耦或许是答案。
 - 大型语言模型已成为关键业务基础设施,其推理过程的预填充和解码阶段有不同计算特征,传统架构难以高效处理。
 - 现代 AI 加速器针对预填充或解码阶段设计,单一加速器不能同时优化两阶段,导致优化困境。
 - 解耦在 LLM 推理服务中兴起,如 vLLM 实现了特定的解耦服务,SGLang 也取得显著成果,学术研究也有相关成果。
 - 解耦架构能解决传统架构的效率问题,降低基础设施成本,提高 GPU 利用率和能源效率。
 - 实施解耦需清晰的技术理解、系统规划和动态工作负载管理,包括架构蓝图、技术步骤等。
 - 真实世界中不同研究和部署在 GPU 使用模式上有不同表现和成果。
 - 解耦架构在安全和可靠性方面需考虑新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
 - 硬件和软件将继续发展以支持解耦工作负载,生态系统也将随之发展。
 
关键信息:
- 大型语言模型的预填充阶段计算强度高,解码阶段计算强度低,两者计算特征差异大。
 - 现代 AI 加速器优化方向不同,单一加速器不能同时优化两阶段。
 - vLLM 实现解耦服务,SGLang 取得高吞吐量提升,DistServe 展示显著性能改进。
 - 解耦架构可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和能源效率,需实施监控等最佳实践。
 - 解耦架构在安全和可靠性方面需采取措施,硬件和软件将继续发展。
 
重要细节:
- 大型语言模型如 GPT-4、Claude、Llama 等参数庞大,需复杂计算基础设施。
 - 预填充阶段 GPU 利用率高,解码阶段因内存带宽限制利用率低。
 - vLLM 利用 PagedAttention 管理缓存和连续批处理提高吞吐量,SGLang 利用 RadixAttention 提高吞吐量。
 - 解耦架构将预填充和解码集群物理和逻辑分离,用低延迟网络连接。
 - 实施解耦需进行工作负载分析、资源分配、框架选择等步骤。
 - 真实世界中不同研究在不同硬件上有不同表现和成果。
 - 解耦架构在安全方面需加密通信,在可靠性方面需组件隔离等策略。
 - 硬件将向专用芯片和近内存计算发展,软件将有更多支持。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你还可以使用@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