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微软宣布在新的芯片冷却方法上取得进展,能解决 AI 基础设施缩放中的热瓶颈,即成功演示了芯片内微流冷却系统,其通过在硅芯片背面蚀刻凹槽引导冷却液流动,与传统冷却方法不同,早期实验室测试显示在某些工作负载下散热效果更好,能减少 GPU 温度上升,虽仍为实验性,但有实际意义,如能实现数据中心更高密度服务器配置等,不过系统工程复杂,需防漏包装等,社区已关注其更广泛影响,微软未设定部署时间表但在测试将其纳入内部芯片及探索合作。
关键信息:
- 新芯片冷却方法:通过在硅芯片背面蚀刻微通道引导冷却液冷却芯片内部热点。
 - 传统冷却方法局限:通过多层材料转移散热,限制有效管理热量,AI 芯片功率密度增加后易达极限。
 - 实验结果:早期测试显示该设计在某些工作负载下散热效果是冷板的三倍,GPU 温度上升减少 65%。
 - 工程挑战:通道需足够深以循环冷却液且不堵塞和影响硅结构完整性,需防漏包装等,与全尺寸数据中心系统集成是挑战。
 - 社区影响:除冷却增益外,还能提高效率和可持续性,减少冷却能量浪费等。
重要细节: - 微软与瑞士初创公司 Corintis 合作优化通道模式,部分设计受自然叶脉和蝴蝶翅膀结构启发。
 - 微软在一年内进行了多次设计迭代。
 - 微软正在测试将微流冷却纳入内部芯片及探索合作,未设定部署时间表。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你还可以使用@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