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基础设施指南:工具、框架和架构流程

这篇文章围绕构建健壮的 AI 基础设施展开,涵盖多个层面的技术,包括理论基础和实践实现细节,为构建、部署和管理不同规模的 AI 系统提供了全面指南:

  • 需求与挑战:现代 AI 应用需要复杂的基础设施来处理大型语言模型的计算强度、多智能体系统的复杂性和交互式应用的实时需求,挑战在于选择合适工具并理解它们在整个技术栈中的集成,以提供可靠、可扩展和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 分层基础设施分析

    • 应用网关层:作为 AI 基础设施的前门,处理外部流量并提供安全、速率限制和负载均衡等功能,Nginx 是最受欢迎的负载均衡选择,HAProxy 提供高级功能,Envoy 在云原生环境中受欢迎,API 网关选择和配置要考虑令牌感知速率限制、流响应支持和模型版本控制等。
    • 服务编排层:管理 AI 服务的复杂生命周期,Kubernetes 是编排 AI 工作负载的标准,但需考虑 GPU 调度和管理、资源管理等,KServe 和 Seldon Core 提供高级编排模式。
    • AI 服务层架构:包含模型服务引擎、智能体编排系统和工具集成框架,vLLM 是高吞吐量 LLM 推理的首选,Text generation inference (TGI) 提供生产就绪服务,Ollama 适用于边缘部署,LangChain、CrewAI 和 AutoGen 是智能体编排系统。
    • 完整推理流程与工具集成:理解完整推理流程对于优化性能和设计健壮系统至关重要,包括请求处理管道(输入验证等)、上下文检索和 RAG 实现(向量相似性搜索等)。
    • 智能体架构流程与基础设施:AI 智能体代表 AI 应用的下一个进化,其基础设施要求更复杂,包括智能体规划和推理系统(规划服务、推理引擎等)和工具集成架构(工具发现和注册、工具执行沙箱、工具性能监控等)。
  • 结论:文章介绍了 AI 基础设施栈中的部分层次,后续文章将涵盖计算、存储和观测性栈等关键主题,敬请期待。
阅读 27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