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c Ries曾在《精益创业实战》中提出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概念,意即“最简可行产品”——用最快、最简明的方式建立一个可用的产品原型,这个原型要表达出你产品最终想要的效果,然后通过迭代来完善细节。

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深赞同 MVP 理论,但实际上,MVP 理论听起来要比做起来容易得多。为什么呢?

因为在设计产品原型的过程中,很多设计师是这么做的:把他们认为的产品应当具备的功能罗列出来,然后一一排除,排定优先级,决定哪个功能要在最初的版本中出现,而哪个可以靠后一些。但设计师们往往无法真的只把最必要的功能留在初级版本中——因为诱惑太多。设计师们总希望把很 cool、很有惊喜的小细节带给用户来博取赞叹,但从全局来看,其实把某些功能刻意强加进产品,是会削弱产品整体流畅性的。Mr Jamie曾在其博客中把这种心理表现称作“艺术家心结”。

那怎么办?

Chute 联合创始人Gregarious Narain在博客中提到,产品设计者思考产品功能的起点,不应该是自己脑海中预设的需求点。或许可以从如下几点获得启发:

  • 你的产品要能体现出对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能帮他们解决亟待解决的问题;

  • 认真去思考、去观察你的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是如何从你的产品中获取他们想要的价值的,留心他们采用的方法;

  • 优秀的用户体验是可以最小化用户和产品之间的摩擦的,你未必要把使用步骤减到最低,但至少要让每一步的衔接流畅;

  • 优秀的产品能说出用户心里的话,所以正式推出前,最好有周密的测试过程,收集大家的使用反馈。

听完这些,你可能会想:“嗯,下次考虑产品的时候多想想这几点好了。”但你很有可能发现事与愿违。因为产品设计毕竟是服务于一项商业计划,你会被满足用户首要需求、尽快推出产品的焦虑围绕着,而后不得不走些捷径。我并不反对走捷径的做法,只要你能在后期迭代的过程中把之前省略的部分补回来就可以。

你知道最好的工匠是什么样的吗? 最好的工匠是那些可以打造出,让人看不出接缝的作品的艺术家。MVP亦是同理。


原文 MVP: The Features Are Silent
翻译 36kr - 苑伶


weakish
24.6k 声望844 粉丝

a vigorously lazy deadbeat with matured immaturity


引用和评论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