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回顾使用 Webpack 的动机,比较理论,本篇侧重实用。
这几篇文章的前提是 Webpack 已经入门。若无,请自行到 Webpack 官方网站的 getting start 按指引一步步实操。
啃先生(MrKenniu) | 文
使用 Webpack 打包,前端工程师可以按 CommonJS 或 ES6 Module 的规范写前端 JS 代码,使模块源代码看起来跟后端代码一样简洁,但是,很快发现文件太大(尤其基于 React 进行开发的应用,如果是单页面程序?更大了),为了解决问题,以下是我每次必用的策略:
本篇总结 按需加载 的用法
Code Split 概念
Webpack 支持多种模块加载方式。CommonJS 的 require 和 ES6 的 import 是同步加载的,通过这些方式引入的依赖会被 Webpack 打包在一起,文件因而变大。而 AMD 或 CommonJS 的 require.ensure 是按需加载「异步的」,对于一些可以延迟加载的模块「依赖」,应该用这种方式,从而避免文件太大。
同步加载的模块被打包在同一个 chunk 「 一个 chunk 是一个 JS 文件,由一个或若干个模块组成 」,而通过异步加载的模块被打包在另外的 chunk 里,Webpack 以此来进行分片,即 Code split。
Code Split 的方式
AMD : require
CommonJS : require.ensure
ES : System.import
chunk 的内容组成
通过 Code Split 分片,新的 chunk 由异步模块和这些模块的依赖构成。这些模块的依赖按同样的规则构建,即同步加载的模块打包在同一个 chunk,异步加载的模块被切分到新的 chunk。具体看下面的例子,请注意看代码注释的内容,build 目录里的三个文件是 Webpack 打包最终生成的。
Code Split 优化
从上面的例子可见,Code Split 分出来了两个 chunk,即 1.bundle 和 2.bundle,从而减小了主 chunk bundle.js 的文件大小,减轻程序初始化的网络等待。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1.bundle 和 2.bundle 都包含 io 模块,可见 io 模块有冗余。带着这个问题,下一篇总结 CommonsChunkPlugin 的使用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