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结缘阿北
8年完整亲历创业厂牌成长
科创人(以下简称科):很多技术前辈都有过在某个时期——入职一家契合自己的公司或接触到一项与自己同频的技术——成长速度明显提升,您在创建爱因互动之前经历过14年的职场生活,有没有类似的体验?
洪强宁(以下简称洪):有两个阶段我个人能力提升最大,第一次是刚进入豆瓣的头几年,第二次是在宜信与Joyce(张小沛)共事的两年。我工作这14年间,参与的全都是创业项目,但进入豆瓣后才了解到以硅谷范儿运作的方式,平等、开放。在豆瓣不仅技术提升很大,还很系统地学习了一家企业是如何运作的,之前供职过的企业相对传统一些,接触到的大都是自己眼前一小摊事儿。
科:您是清华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硕士,2006年为何选择离开当年发展不错的航海信息科技企业,选择加入豆瓣这个文艺范儿的厂牌?
洪:我们那一代学技术的,很多人都受到了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和Linux的《开源革命之声》的感召,很向往互联网时代,也比较理想主义。毕业之后前两个工作都是做嵌入式系统开发,这工作相对来说受硬件和商业软件制约比较大,你的想法再好可电路板不支持也是白搭。而互联网企业几乎可以完全依赖开源软件构建整个系统,对我非常有吸引力。结识豆瓣创始人阿北是在中国 Python 用户组(CPUG),之后他邀请我去豆瓣,正好我也想去更能实现自己想法的项目中试一试,就说只要能Cover房贷和日常生活开支我就去(笑),最终算是降薪跳槽。
科:豆瓣为何对您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洪:首先是阿北这个人,我很崇拜他,第一次见到就觉得这个人太优秀了。作为技术人我擅长使用技术解决眼前的问题,但他能看到一项技术在未来如何改变世界,结识他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技术人的使命,并且下定决心这辈子只做能够改变未来的事业。第二点就是他要做的事,根据用户行为进行分析计算,将用户需要的信息送到眼前,改变信息流动方式。这是一个可能惠及所有人的事业,正是我一直渴望的互联网精神。第三,互联网是开源软件最好的使用环境,我在豆瓣能够放开手脚去做事。总之豆瓣打动我的并不是文艺气质,我就是一个挺标准的技术人(笑)。在豆瓣的8年几乎满足了我对互联网创业的一切美好想象,氛围、成就、阶段性推动了一项能改变未来的技术场景……我现在还能记得豆瓣冲进Alexa前20时的那种幸福感。
2014 搭档张小沛
补全商业思维+全局视野
科:2014年您最终还是离开了豆瓣,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洪:我在豆瓣的Title是首席架构师,架构师工作的主要挑战来自增长,但2012年豆瓣发展到月覆盖用户过亿的体量后,增长开始放缓,我发现自己不少时间是在重复自己,成长速度变慢了,也想去看看和豆瓣风格不一样的企业。离开的时候心里非常不舍,很痛心。
科:我们不多八卦豆瓣,但还是好奇您作为豆瓣的首席架构师,有没有介入过豆瓣发展策略的研讨?
洪:豆瓣的工作氛围是开放平等的,很多决策都会大家一起讨论,豆瓣战略层面的第一次争吵就是研发VS产品,我参与其中(笑)。豆瓣其实有机会成长得更好,豆瓣伴随着web 2.0的浪潮乘势而起,但在移动互联网这个更大的浪潮里显得有些慢,这不是一个人的责任,我也是决策的一分子。
这里需要说清楚:豆瓣一直非常清楚移动互联网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改变,但是对具体的场景和路径有不同的看法,最终导致一些机会从手边溜走。那时深刻体会到做好一件事太难了,即便你对大方向、大趋势判断完全正确,仅仅是细节的不到位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科:“创业阶段攻坚产品,稳定阶段转型管理”是很多技术人的成长路径,既然离开豆瓣对您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有没有考虑过转变自己的职能?
洪:这个选择曾经摆到过我的面前,阿北明确问过我想走哪条路,技术专家还是技术管理者,我没有犹豫地选了技术专家。我相信技术能够改变世界,技术承载着我的理想,我希望自己的事业一直依托于技术之上,而不是管理或者其他职能。
科:您为何选择去了宜信?是因为看好互联网金融行业?
洪:我认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很有价值,但并不是我加入宜信主要的内心驱动力,更多还是团队的吸引力。在宜信我的上司是Joyce,一位非常关心业务的CTO,会站在业务角度去规划技术。去宜信之前,我一直都是一个标准的技术专家,与Joyce共事后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一项技术是如何产生价值的,开始尝试从业务视角审视技术。只有了解了业务才能判断技术的价值,才能区分大事小事。很感谢Joyce,在她身上我学到了“先发现价值再使用技术实现”的思维模式,不再拘囿在技术领域内思考问题。2016年Joyce离开宜信后,我也决定辞职,正式考虑创业。
2016年创建爱因
顺利融资后的彻夜不眠
科:您决定创业的时候,面前有几个选项?
洪:真正进入论证阶段的有两次,第一次是一个互联网金融项目,前面说了,这个行业并不能激发我内心最本源的动力,就没有继续推进。第二次就是爱因互动,王守崑(前豆瓣首席科学家,爱因互动创始人&CEO)带着智能对话机器人的计划找到我,描绘了一下前景,我发现这个项目简直就长在我的理想上:实现一项技术在商用场景中的落地,完成商业模式闭环,用技术去影响世界、改变世界。起步阶段事情很顺利,也很感谢投资人对我们的认可,很快拿到了第一笔融资。
科:您提到14年间一直都在创业项目工作,真正创业之后,你觉得参与创业项目与自己创业的区别有多大?
洪:完全不是一回事。以前天塌下来有老板顶着,现在自己成了要扛在第一线的人,更加佩服阿北他们。在创业之前有三个月的空档期,我们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包括发展战略规划 还有心理建设。有个事很有意思,很多有创业经历的豆瓣前同事听说我要创业,飞奔着跑来看我,进门第一句话就是“千万别创业”,每个人见我都说这个,听他们讲创业就是各种痛苦、各种骑虎难下,我不听劝,后果就是自己把这些痛苦挨个体会了一轮(笑)。尽管做了很多心理建设,自以为充分预估了困难,可我是真的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在拿到融资之后立刻就掉入了强烈的焦虑情绪中,连续失眠,影响到了正常工作生活。
科:融不到钱焦虑的不少,拿到融资为何还会这样焦虑?
洪:因为要拉人建团队了,一个创业项目,除了创始人、资金和一个计划书别的什么都没有,这个时候你就要去拉人一起出来做,要对很多人的人生负责,这压力之大我之前万万没想到。最终是自己跑出去旅游了一圈,调整了心态,让自己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擅长的事上,开始潜心规划公司的技术架构,这才缓解回来。
2018资本寒冬
艰苦转型力保团队不散
科:爱因互动成立3年来,有没有经历过比较大的波折?
洪:我们在创业之初做过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什么时间点做到什么程度进行第几轮融资。2016年机器人概念在资本市场比较火,天使和 Pre-A融资很顺利,可到了原定进行A轮融资的2018年,资本市场进入了寒冬,我们尽量提前启动了融资工作,还是没想到市场冷得会这么快,仅仅有好的产品和好的发展前景已经不足以打动投资人,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成了必选项,之前往往到了B轮才重点这些指标。
立项之初我们对投资人交代得很清楚,一是受技术发展阶段性的限制,智能对话机器人暂时不具备覆盖全行业的可能性,二是我们需要时间去完善他的功能,打磨好产品,实现最佳的商业闭环方案。因此公司的发展重点一直不是收入,而是在应用场景上落地。对于一些我们认为在未来可能爆发的点,我们愿意用极低的产品价格来换取客户场景,做长期和深度的调优。可融资环境发生了变化之后,一旦资金接续不上,这个模式就无法继续。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解散。或者转型、自己造血。
科:爱因互动的资金状况最危险的时候是?
洪:2018年底到2019年初的转型期,爱因互动流动资金非常紧张,又经历了一轮睡不着觉的焦虑,这次时间更长,也没有心情出去旅游(笑)。2018年10月的时候我们判断资本市场回暖还要很长一段时间,果断决策,确定了接下来的发展大原则:保留未来回归理想的可能性,在此前提下尽快实现自我造血,对应着两个具体动作:第一,要接一些能养活自己的项目,搁置一部分理想去对抗现实;第二,不裁员,如果裁员爱因互动就彻底沦为一个接单干活的企业,我们必须维持一定的人员规模,保证苟且也是苟且在前往田野的路上。好消息是,到2019年底,我们已经能够自己造血养活自己了。
科:从一个成长周期比较长的项目中迅速提取出可以落地的产品,这一波操作拉满,能否详细介绍下?
洪:如果只是要活下去其实不难,难点在于我们不想放弃未来,总是要求任何一个项目、产品都有一部分价值能够为主线业务服务,哪怕是一项功能、一段代码。在做项目赚钱的同时,我们的核心技术产品也在成长。
最终我们确定了两个核心产品,一是智能对话机器人,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客服和销售解决方案,支持问题解答、查询信息等多种对话场景,并提供API、小程序、公众号、电话等接入方式,依托机器人的智能学习功能和售前专家指导,以更低的人力成本达到行业领先的客服机器人效果;另一个是行业知识图谱,尤其是保险领域,爱因互动已经将所有的人身险产品打通,并以此为基础和业内领先的保险公司、代理公司、经纪公司等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保险科技创新。这样,围绕智能交互和知识图谱,我们能够清晰的描绘出未来商用对话机器人的技术图景。
能挺过这一年,不是个别人的功劳,我要感谢爱因互动上下每一个人,包括一些离开的朋友,这一年多时间里大家做出了很大的牺牲,如今爱因互动能维持足够的战略弹性,资金随时进来,我们随时都能进入提速的快车道,冲向更高的目标。我一直都说爱因互动是一个很划算的团队(笑),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客户、投资人跟我们开展合作。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