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源:2021 年 6 月 5 日,由 SegmentFault 思否主办的 2021 中国开发者生态峰会圆满落幕。会上,CNCF Ambassador 花肉发表了主题为《F2E 到 DB,在多种开发者身边成长的运营》的演讲。

分享嘉宾:花肉,CNCF Ambassador

速记整理及发布:SegmentFault 思否编辑部

image.png

嗨,大家好,我叫花肉,今天能有机会跟大家分享自己在开发者运营上的一些经历或想法,感觉非常荣幸。

我其实就是一个认认真真为开发者提供服务的人,做了八年多,自认为没有特别大的成就,但我一定做对了什么事情,所以今天有这样的机会获得认可,和大家第一次来谈一谈我在这个领域八年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如果能给你们带来一点点的帮助,就很值得了。

我今天的分享会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会介绍一下经历,但由于一些数据安全会隐去一些数字结果的部分,但大家要记得这些都还是做得很不错的项目;

第二段我会去讲一讲开发者运营基本功的部分;

第三段是讲开发者运营的竞争力;

第四段当然是要升华一下今天的主题。

首先介绍一下,我最开始是学计算机的,后到 SegmentFault 做市场运营,是国内早期 Hackathon 组织者,无数 Meetup,也因为这个认识了非常多的开发者,算是入行的一个阶段。

之后到阿里云,主要是做了云栖大会的技术峰会 Tech Insight,独立负责整个付费会议落地,并第一个做起了 WorkShop 的形式。后来做 Container Service 的产品运营,为公测用户数增长负责。之后发起阿里云 MVP 社群。这些项目到现在都还存在着,有完整的团队在负责,这是非常幸运的认可。

2018 年到蚂蚁集团,正式进入开源领域。正巧是 SOFAStack 原生分布式架构开源之际,并通过 Service Mesh 在蚂蚁大规模落地的连续传播,奠定了蚂蚁集团在 Mesh 层的国际影响力。当前,我在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 OceanBase 负责开发者生态运营。

以上,就是我简单的经历陈述,其中的事情还有很多,有时间再与大家分享。我经常自嘲自己的技术栈是越来越在下沉的,从前端到公有云再到中间件,以及现在的数据库,一直是在技术下沉,稍后的分享上我也会基于这段经历。其实给了我蛮多教育和教训的。

准备内容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今天的受众是谁?主办方跟我讲是有投资公司,有从事开发者运营的同学,也有部分做个人品牌、个人影响力的开发者,我猜也有猎头吧(玩笑)。关于方法论的部分,前面优秀的嘉宾们或者大家在各种公众号、各种书籍中都已经学到了很多。

那到底我能给大家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东西?

于是,我去采访了几位开发者运营同学,这一页 PPT,就是他们主要提到的一些问题:

image.png

我想了想背后的不安全感、不确定性的来源,大多情况是因为开发者运营这个岗位,在一般的公司会汇报给市场部,或者直接汇报给技术 Leader,面临的困境是市场团队想通过开发者社区来拿到销售线索,怎么解释 ROI?就是在技术团队里,会觉得你其实就是帮我们同步同步文章、做做活动、拿回用户反馈、做做执行就好了。也有一些汇报给 HR 部门,做雇主技术品牌,以便招募到更好的研发同学。

到底开发者运营如何提升话语权,如何进行职业成长?开发者运营是一个较为新的职业,就像若干年前的产品经理一样,没有课程没有体系,都是摸石头过河,各个公司各成一派的价值机制,让开发者运营整个就业市场对不齐。

希望我今天的分享可以抛砖引玉,让大家都去思考,推动整个开发者运营从业人员价值体系的构建。也希望接下来的分享能帮大家稍微解答一点点关于开发者运营的疑惑。

底层逻辑(基本面)

首先,是做开发者运营我们最底层的逻辑。从这个标题展开讲,从 F2E 到 DB,无论在前端还是在中间件,还是在数据库,是完全不同的技术领域,接触不太相同的开发者时,我觉得底层的做事逻辑都是没有变的,就是坚持提供有价值的东西帮助开发者成长。首先你要知道你要帮助谁。我们不可能给婴儿喂 M5 牛排,你可能觉得做了一个非常好的东西,但他消化不了,这个就是你没有研究清楚对象。没有研究清楚会导致一些问题,常见的表象结果是什么?就是文章没人看,活动没人来。这可能是渠道的问题,可能是内容的问题,这些都是一些表象的反馈。

如果你对象定位不清晰,即使是看了很多方法论,落地也可能会有问题。一个很好的比喻是把萝卜煮软的水可以把鸡蛋煮硬,在同一个环境下用相同的做法,但对象不同,导致的结果是完全相反的。

我特别强调:做开发者运营,其实跟开发者本身的底层逻辑是一样的,是面向对象的一个事情,所以在做所有运营决策、策划之前,你都必须要去清楚得知道你的对象是谁,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画像是什么?如果有很多个画像,最高优先级的画像是什么。再反推运营的内容是什么,运营的行为是什么,运营的场合是什么,这些才会对。

image.png

所以,我特别把这个强调放在最前面,一定要搞清楚你的对象。具体落地的时候,如果一开始确实难找合适的对象,就比如说我刚从前端到中间件的时候,发现面对的是完全不一样习惯的人,经常打趣说让一个数据库的开发者开口比让一个中间件的开发者开口难,完全是不一样的性格,就是这样的感觉。所以我把上图画下来,大家如果确实在跨技术栈的时候觉得很吃力,其实可以从右边找解法:内部的技术团队是怎么样的一群开发者,是最精准的一群人。按照接触去理解:他们的语境,他们逛的平台、看的社区,可以去先推导初步运营策略是什么样的。而且开发者运营其实是跟内部技术团队最紧密结合的一个岗位,上图最下面的箭头是表达我们跟内部团队一同贴合关键业务目标去筛选要产出什么样的东西,然后通过运营把技术语言翻译成大众能接受的语言的过程。

To social 听得懂的语言,to developer 的把它翻译并对应放到我们筛选出的合适场合,比如说数据库,不可能去一个前端大会上。这页 PPT 的意思是,把高质量的内容放到合适的场合和开发者群体中去,正确的表达出来,表达出你的调性,吸引同类人。这个稍后也会详细讲,什么叫调性,就是说整个气质是从 logo 的设计到内容的组织,一直到你的活动组织上都是一体的感觉。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就是很多同学是从流量运营或者说传统运营的思维转过来的,会特别迷信流量数据,我觉得我们得把开发者当做一个人人,而不只是流量,而不只是数据,数据是参考不是答案,数据可以帮你去修正一些行为,做一些 MVP 的尝试,但它不是答案,用户更不是你的数据,不是你的流量。

开发者运营的基本功

接下来,进入今天分享的第二个板块,就是开发者运营的基本功是什么?

image.png

大家可以看我画的这个饼,其实我觉得,开发者运营最开始上手一两年做的事情都基本上在这个饼里,或者说长期做的事,其实也都脱不开这个大饼。有很多人按不同的组成逻辑去组织,都是可以的,就比如说从 Awareness,Interest,Purchase,Loyalty,按照这样去拉一个线,在什么阶段做什么样的事情。我搞得简单一点,我认为的三段过程,是认识、认知、认同。这个感觉就是我把你慢慢拉近。先认识,再知道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后来可能认同一些想法,我觉得和人和人的相处是很像的。

右边的饼就是很多细节的东西,执行层面的东西,我觉得这些基本功的部分会比较看重认真和细心。我也带过几个开发者运营的同事,都是非常细心、非常耐心的,排版也会有洁癖。这都是比较好的基本素质。

第一个阶段:认识。就是大家常见的品牌,比如主 KV 是什么,名称叫什么,Slogan 是什么,Logo 是怎么样,这其实蛮有意思的。我在跟品牌设计师反复沟通 Logo 的过程中,他会问我关键词是什么,所以用色是什么,关键词的意向化图形是什么,所以通过这样的组合和配色,会给大家呈现名称和 Slogan 定位一致的东西,这其实蛮有意思的。我想强调的是运营其实是串联非常多岗位的一个工作,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向各种专业的同学学到很多。比如在品牌构建的过程中,跟设计师会有类似上面这样的沟通;跟技术团队挖掘关键词和要呈现的一句话时,会跟做传播的同事去聊对大众到底应该去怎么样讲故事。这都是学习的过程,这个就是认识的部分。就比如说看到勾,第一反应是耐克,是 just do it,就是大概是这个意思。

第二个阶段,是认知的阶段。认知的阶段涉及到内容体系。内容体系,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能力程度去做相应的内容,帮助他更好的理解产品和技术,帮助他更好的使用产品和技术,这个也对应右边的内容体系部分,就是比较细了。

最后是认同的阶段,是真的开始达到双方双向互动,社区真的活了起来。这个时候,就会有情感运营部分,有更深的互动,我能接受到你的反馈、帮助,你真正参与到社区里。其实这个感觉就特别像小米很多年前写的那本《参与感》一样,开发者真正参与到这个项目,成为这个项目的一部分,变成你自己的事,认同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对应右边的社群体系,是通过活动来做的,但做的到底如何?有段时间流行 Growth Hacking ,讲 AARRR 模型。我理解核心就是:各环节有效。按照目标拆解来的子目标,埋点观察关键数据,并说明和业务数据增长间的关系,这个是一些数据分析的部分。

以上粗略的过了一遍基本功的内容,但这就够了吗?

我经常问团队的同学,你做了还是做好了这件事情。基本功的第二个部分就是你有没有相应的目标感,你知不知道做这个事情,要拿到的结果是什么,再问问自己,真的做好了吗?开发者来了能干嘛,只是喊他来吗,我想让他们帮忙做什么,如何激励到他们,让他获得价值,我也拿到企业侧需要的业务结果。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去做有意义的运营的事情,而不是打水漂,因为我们最终是要为企业负责的。换句话说,开发者运营是要帮助所在企业和开发者之间达成共赢的,不沉迷于开发者社区的单纯活跃,也不盲目追求商业转化,而是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点,保证健康的持续增长。通过这样坚持创造价值的方式得到公司更多的投入,其实也在帮助开发者更好地获得优质资源,去让他们更好地成长,是不相悖的。

刚刚讲的会偏基本功,不要因为叫基本功,觉得这个事情比较 Low,或者觉得这个事情门槛比较低,我见过真正能把所有事情做的靠谱的人很少,很伤心的看到“靠谱”都变成了一个褒奖职业人的词汇,它应该是一个公认的素质。基本功好,基本上就可以在这个行业做得比较好了,大家一定要坚信踏踏实实的做事情是会被看到的,开发者都是会珍惜会看到会认同的。也有很多人质疑我,说你不就是做做活动,做做会嘛,但我就是觉得我去做就是比别人好,你有没有这样的自信?(乱立的 Flag,万一倒了,大家轻嘲)。

开发者运营的竞争力

刚刚基本功的部分讲完了,接下来我们讲竞争力的部分。

合格的技术运营有基本功,有跟技术人对话的能力,知道技术语言是什么样的,甚至可以用一些比喻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专业的、生涩的东西,有很强的目标感,不仅是做了事情也有做好事情的坚持。

image.png

那优秀的技术运营是怎么样的呢?我在前面加定语,扎实的运营基本功,所有的细节都会比别人更有 sense,更 sensitive,和多岗位协调的能力,更高一级的我觉得是情感运营。这个是我特别强调的,做社群的人应该培养的东西。正好我当时收集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开发者运营是更偏技术还是更偏运营?我见过很多开发转开发者运营的,因为他觉得不想写代码了,这是我的退路,但发现不过多久,他们又回去写代码了,因为运营这个事情其实是有感情互动的,不是 1/0,true or false,它其实是灰色的状态,所以我觉得开发者运营,对运营的能力也会有很高的要求。

情感运营,就是你能把他们都变成信任你的人,能把用户变成你的粉丝,变成粉丝之后,这就是我和你变成了我们,这个就不是我自己的事情,是我们的事情,这个能量是非常非常值得敬畏的,是非常大的。那反之,你如果像我刚刚提到的,把开发者当流量,你就做事情,不管做不做好,不坚持创造价值,在我看来就是杀鸡取卵。真正的投入了,是会被开发者珍惜的。

做情感运营也是比较消耗自己的,我们就得找到能够变成自己人的开发者,一起向前。

image.png

那怎么弄呢?我列出了四个方法,就是 80% 的时间运营头部 20% 的核心用户。这个和招聘是一样的,高价钱招一个人,比低价招好几个人要更高效是同样的逻辑。用 80% 的时间和投入去运营 20% 的核心用户,再用他们去吸引和转化类似的人,比如说立标杆、做好群体的基调,大概是什么样的人会符合我们说的这 20% 核心用户的要求,他们和我们一起做了什么伟大的事情,这个就是我当时做阿里云 MVP 的其中一个逻辑。

第二个说做激励,让别人获得了物质上的、名誉上的、行业上的更多认可,甚至是超过他付出的认可,这样就是叫千金买马骨。让大家觉得我确实为这份事业骄傲,确实获得了成长和认可,其实就是精神和物质两头抓一个逻辑。

第三是造内容,什么样的内容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也可以跟这 20% 的核心用户反复滚雪球一样的一起去贡献社区的内容,以内容吸引和转化更多的人群。

第四,把流量、人群,这些有效的注意力放在你的社区里,持续的创造价值,大家自运营社区,有线上线下各种连接,玩法非常的多样性,这样他就可以一直留在你的乐园里,这个就是让他从一个用户变成粉丝的过程,前面其实规规矩矩都有方法论可循的,但这个就是比较玄妙的。我也会看到有很多做的比较好的,可能确实有一些问题,但是可以一起去改,一起去包容。我举一个非常小的例子,有一次做一场在广州的 SOFA Meetup,是全天的活动,因为台风的原因只有我一个工作人员到了广州,其他的人都没有到。活动具体是什么情况呢:上午的讲师们在广州,但没有工作人员,下午呢,讲师甚至都不在现场。遇到的困难:签到、场地准备等都没有工作人员,但是很感动,先到的参会同学一起帮忙完成了整场活动,这个真的是从我变成我们的过程。很多的东西不用做的极致完美,大家如果认同这是共同的事情,反而会觉得你这样更真诚,真诚才是最动人的。我不知道有没有传达清楚,这是我这一页想强调的东西。

接下来呢,讲第二段我认为的竞争力:“Link the dots”,我提的创新的部分,为什么我觉得开发者运营这事儿特别好玩?首先技术这个事情是相对理智的,运营是相对感性的,这是一个左脑和右脑并存的一个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家的阅读习惯、传播模式的变化,运营的方式就需要不断地去革新,不断地贴合现在流行的传播方式去学习,这是保证我们这个职业生命力的事情。你知道吗,有生命力的东西是不会老的。

运营得爱玩会玩,才会持续的创新。我接下来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或者问一个问题:论文+短视频+魔兽 = ?

image.png

我是九月份到 OceanBase 的,学习数据库时发现全是论文资料,怎么搞呢?看呆了,感受是:很厉害但吃不下。我发现短视频这个形式,五分钟的零散时间,能不能把一些不那么深的知识,用五分钟做出来。是不是能结合能一起玩?

试试就试试,我就开了一个视频号,我当时想【OB小话唠】这个名字大概就花了两秒钟,我就想说叨叨叨叨,就这样【OB小话唠】变成了我们现在比较重要的一个传播方式,蛮巧合的。每次的转发点赞和阅读都还不错,我们还在不断地革新优化,也更开心得发现这样与技术团队的配合,能过激发出彼此的能量。生涩的知识+流行的运营形式,等于什么?这是这个岗位很有生命力的部分。

我们会切合一些技术点,然后故事化或者游戏化,把大家知道的一些通用场景塞到里面,我们叫剧本,这个也都是我们自己的研发同学。当然做这个也有一些讨论,比如为什么选择视频号不选择抖音快手,如何去做增长,和业务目标的转化关系等等。如果有兴趣,线下可以详细的聊,这也不是像说起来那么简单的一件事,但创新总是有意思的。

刚刚的内容大家可能会觉得比较虚,但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些话,不论理不理解,也许以后会有感觉,开发者运营连接企业和开发者,开发者是开发者运营的能量,所以我特别想看到开发者运营跟开发者是相辅相成的状态。

image.png

八年多我经历过被捧在风口上,也经历过特别低潮的时候,高高低低,起起落落,让我想通了一些事情,一些警醒和提示,当浪潮褪去的时候,你是不是在裸泳,或者说你的这些成果背后的原因是你的 muscle,还是只是你穿的衣服?

如果你在创业公司,你可以去想,特别是这一年或者接下来的几年,开发者市场会捧在一个较好的风口上,在这么热潮的状态下,在创业公司的同学,你做得好、获得一些认可和机会的原因,到底是市场风向带来的,还是因为你本身的实力。在大公司的,可以去想是否是平台品牌赋予你的品牌效应,是平台能力给你的,还是你本身的东西。

借势做事,借力打力很棒,但要一直提醒自己,摆正评价标准,好的时候保持清醒,在低谷的时候也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价,不妄自菲薄,会更加清楚的知道怎么去自救,怎么保持一个成长的状况,这个就是我们对于自己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帮助更多的人,我没什么了不起的,但今天非常想通过我的力量去让更多开发者运营的价值被看到。我特别希望鼓励更多的开发者运营,因为我们的现状确实是不太好的,但是特别特别想鼓励大家,开发者是开发者运营的能量,我们一定要坚持为他们创造价值,也一定要重视持续跨界学习,你要坚信一些东西,并且坚持下去。

就像我开头说的,没有做特别伟大的事情,但肯定也做好了一些事,我就是坚持这个事情做了八年,得到了很多的认可,很多的呵护。很多的开发者说花肉做的东西我就是信任的,说你接下来去负责什么项目,我就去学什么,这些都是长期积累换来的信任,是特别特别美好的事情,我说的都有点动容了。总之,我特别想大家知道这一点,也特别想鼓励大家。

image.png

最后总结一下,运营在我看来就是把我和你变成我们的过程。如果说开发者的理想是make something people want 的话,我觉得开发者运营的理想就是 make something developers want。

今天讲的是我思考的一部分,特别期待跟大家更多的交流,更多不同经历的开发者运营到底是怎么想这些事情的。不觉得我今天是一个分享者的身份,更多的是一个抛砖引玉的程度。

祝大家好运,也祝自己好运!


思否编辑部
4.3k 声望117k 粉丝

思否编辑部官方账号,欢迎私信投稿、提供线索、沟通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