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 https://tecdat.cn/?p=35142
原文出处:拓端数据部落公众号
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白皮书报告合集综合了中国特色与国际经验、理论研究与前沿实践、监管导向与市场声音,全面探讨了金融力量在中国碳市场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阅读原文,获取专题报告合集全文,解锁文末227份碳市场、净零碳、双碳相关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多年来,可持续金融战略咨询团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相关服务。当前,公司面临着来自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等多重不确定性的挑战。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首要任务。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建筑行业也在积极推动近零碳升级,采用新能源系统和碳交易方式来减少碳排放。
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
本白皮书报告合集是全市场聚焦中国碳金融领域的洞察白皮书。白皮书报告合集中巧妙结合了中国特色与国际经验、理论研究与前沿实践、监管导向与市场声音,全面探讨了在中国碳市场蓬勃发展的时代脉络中,金融力量的角色与作用。
本白皮书报告合集着眼于创新,在充分理解中国碳市场的特殊性与独特特征基础上,立足碳市场发展取得的卓越成就,提出了中国碳金融生态的全景视图,探索出了中国碳金融创新的六大核心模式,在各个模式中结合现状和市场实践,探讨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创新展望。
中国的碳金融发展之路必须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将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但同时,我们更需要展现创新精神,开辟一条符合我国实际和“双碳”目标的特色之路。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更绿色、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中国碳金融创新模式应用
中国碳金融创新模式在监管、市场和服务生态三个维度下,识别出六种创新模式,包括制度规划创新、交易机制创新、主体角色创新、交互场景创新、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网络创新。这些创新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推动中国碳金融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和规范运作。
在监管维度下,制度规划和交易机制两类创新模式的应用对于促进市场整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制度规划创新提出创新的顶层设计规划方案,引导市场发展方向;交易机制创新推出创新的交易管理机制,规范市场交易活动。
在市场维度下,可开展的创新模式包括主体角色、交互场景和金融产品三类。主体角色创新使市场参与主体在碳金融中承担新的角色,促进市场多元化发展;交互场景创新推动市场参与主体开发出创新的合作模式或服务场景,提高市场效率;金融产品创新要求市场参与主体开发出创新的碳金融产品以解决客户痛点问题,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生态维度下,服务网络创新是主要创新模式。外部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创新的专业或技术服务,解决市场参与者遇到的发展专业需求,提升市场参与者的碳资产管理能力。
根据对六大创新维度的综合研判,我国碳金融发展在服务网络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但在交易机制创新和主体角色创新方面仍有提升空间。这些创新模式的应用将有助于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
中国可持续金融发展
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可持续金融市场发展迅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的可持续金融战略咨询团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相关服务。
中国可持续融资市场规模
中国可持续融资市场规模方面,目前国内缺乏完整的统计数据,但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相对成熟的绿色金融产品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在绿色贷款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增速较上年末提高了5.5个百分点,全年新增6.13万亿元。绿色贷款的存量规模在全球处于前列,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10.05%。
在绿色债券方面,根据中财大绿金院的数据,2022年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的新增发行规模约为9838.99亿元,发行数量为568只。其中,境内绿色债券的新增发行规模为8746.58亿元,发行数量为521只;中资机构境外绿色债券的新增发行规模约为1092.41亿元,发行数量为47只。截至2022年底,中国境内外绿色债券的存量规模约为3万亿元。
截至2022年末,国内缺乏完整的可持续融资市场规模统计。不过,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等成熟的绿色金融产品的统计数据相对来说较为完善,并且整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国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了22.03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8.5%。增速相比上年末提高了5.5个百分点,全年新增了6.13万亿元。绿色贷款的存量规模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绿色贷款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达到了10.05%(较2021年提升了180个基点)。
与此同时,报告合集还指出,我国的可持续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具体体现在ESG投资方面取得了较为深入的发展,但影响力投资概念尚未普遍普及。为了推动可持续投资的发展,需要完善顶层设计,并加强包括信息披露在内的一系列市场要素建设。
中国企业ESG战略与实践
当前,随着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和地缘政治等重大突发事件的冲击,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在中国,伴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和“共同富裕”的实施,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向一种新的、同时也是一种生态与福利并重的增长方式。在这种情况下, ESG成为了许多公司关注的焦点,也是许多公司关注的焦点。
ESG是一种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环境与社会效应、公司治理效应等因素,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一种企业评估系统。从财务业绩指标到 ESG指标的变化,其背后的原因是由股东的角度到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的变化,这是一种商业文化的巨大变化。在公司规模和盈利已经不能再作为衡量公司优劣的惟一标准的时候,怎样才能让各方面都满意,怎样才能将公司的经营策略与 ESG策略进行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需要企业严肃地回答的问题。
企业实践ESG最大的困难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被调查的公司在 ESG与其经营的关系、如何实施、在其自身的定位等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第一,目前公司对 ESG的含义及重要性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虽然公司的高管及普通员工对 ESG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含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因而也就难以进行深入的探讨。在企业的管理阶层中,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直有争论。所以,在企业中,尤其是在企业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是企业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而高层管理者的 ESG关注水平通常会影响到其关注的最高水平,因此,高层管理者的深度参与是保证 ESG策略顺利实施的关键。
第二,ESG与公司经营环境的联系还没有理顺,公司的经营策略和ESG还没有结合在一起。在接受调查的公司中,大约有30%的人相信环境治理环境意味着公司的盈利将受到影响。一些接受调查的公司表示,在推行环境治理的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兼顾财务与非财务的关系。如何协调好所有人的利益,使公司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达到一个平衡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这一矛盾在短期内仍然非常明显,但多数被调查公司认为,从中长期来看, ESG将会与公司的经营活动相结合,而不会与公司的利益发生冲突。
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电网洞察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成为首要任务。清洁电力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对于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适应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新型电力系统应运而生,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为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提升其灵活性至关重要,这需要各环节的共同努力。光储直柔技术为建筑带来了电能替代与友好交互的新型建筑能源系统,使建筑从传统的能源消费者转变为可再生能源生产、消费和能量调蓄的“三位一体”复合体,为构建未来低碳能源系统发挥重要作用。
能源转型为用户带来了更多经济机遇。
峰谷电价政策使得用户能够利用电价差异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在峰谷价差达到0.7元/kWh以上的省区。通过优化控制系统和智慧储能策略,用户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价值。
随着充电桩等负荷的增加,增容需求也日益提高。传统静态扩容方式成本高、周期长,而通过接入调优控制系统,用户可以实现动态增容,有效降低成本并缩短周期。
电力市场改革和灵活多变的电价机制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机会。用户可以聚合能源资产,提高能效水平,参与需求响应和市场交易以获取利润。为了更好地应对电力市场的变化,用户需要可靠的用户侧分布式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柔性负荷调节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调优控制系统,用户可以进一步聚合和挖掘可实时调节的柔性负荷资源,如充电桩、储能系统和楼宇空调等。这有助于提高新能源的本地消纳率和用电能效。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路线图
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尽管各国提出更严格的减排目标,但碳减排仍面临巨大挑战。2022年全球地表CO2浓度上升了2.13ppm,远超过去十年增速,比工业化前高出50%。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碳排放量增长0.9%,达到新高368亿吨。
交通部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接近四分之一,是增长最快的领域。即使现有政策全部兑现,到2050年交通碳排放仍将增加20%。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第四大湾区,也是交通枢纽。深圳市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领先,香港计划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广东省正在建设氢能产业基地。然而,大湾区城市间发展差异大,协同管理和政策落实面临挑战。推动交通减排和实现交通净零碳排放是大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本研究将基于数据分析提出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路径和政策建议。
非道路交通碳排放
非道路交通方式的碳排放情况较为复杂。由于主要采用低碳或零碳燃料,其减排效果显著。然而,直接碳排放量难以达到净零,因此需要基于燃料生命周期进行评估。
在205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的目标下,非道路交通的直接碳排放量预计在2040年后达到顶峰。若考虑燃料生产的碳排放,非道路交通的碳排放量在2025年前后将达到峰值,并在2050年比峰值下降60%以上。
在珠三角地区,铁路客运周转量占总客运周转量的13%,而铁路货运周转量的占比仅为0.4%。由于铁路的能耗较低且主要通过电力牵引实现减排,到2050年,铁路的直接碳排放量将仅为20万吨。
在大湾区,水路运输的碳排放量在基准情景下呈上升趋势,预计2050年将达到925万吨,占交通碳排放的10%。在净零碳排放情景下,由于对单位周转量的能耗设定了更严格的目标,并转向使用清洁能源如电力、LNG、甲醇和氢能,水路运输的碳排放量将明显下降。但即使如此,到世纪中叶,大湾区水路运输的直接碳排放量仍不容忽视。从燃料周期评估来看,上述清洁能源的上游固碳量在2050年后才能抵消船用燃料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因此需要持续改进技术以降低燃料的生命周期碳排放强度。
在大湾区,民航运输的碳排放量在基准情景下将持续增长,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5000万吨。在净零碳排放情景下,尽管单位能耗降幅大且部分民航客运流量转向高铁运输,但整体碳排放量仍需到世纪中叶前后才能达峰。SAF(可持续航空燃料)作为减排的主要手段,虽然对直接碳排放的降低有限,但生产过程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从生命周期考虑,大湾区民航燃料的周期碳排放将在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至2050年将比2025年下降约60%。
建筑近零碳升级
近零碳建筑的减碳路径涵盖了近零能耗建筑的技术理念,包括被动式节能和主动式节能,以及建筑整体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改造。此外,加大新能源系统的建设力度和采用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等碳交易方式,也是为了达到满足碳排配额的目的。
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坚定的决心和明确的路径,建筑运营是减碳的关键领域
根据IEA的《2019年全球建筑现状报告》数据,建筑行业是所有与能源相关的行业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占总排放量的39%。未来几年,建筑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给实现《巴黎协定》带来巨大挑战。在国内,根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19年建筑全过程碳排放量为49.97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比重的50.6%,其中运营阶段碳排放量为10.3亿吨,占当年全国碳排放的21.2%。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下,建筑行业需要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特别是建筑运营阶段的碳排放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因此,建筑运营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
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97亿tCO2,占全国碳排放的50.6%。其中,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27.7亿tCO2,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1.00亿tCO2,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21.3亿tCO2。
新能源与ICT的融合技术对近零碳建筑的实现起到重要作用。具体包括:
- 优化节能系统:智能系统结合建筑设计和运营方案,生成新能源组网方案和节能建议。楼宇智能节能系统通过物联感知构建数字孪生,提高系统能效比,提高运营效率。
- 新能源技术:AI、云等技术与光伏、储能融合,提高发电和投资效率,简化运维,保障安全。
- 智能化微能网:实现多种能源子系统的协调规划、优化运行等,提高新能源生产和消纳比例。
- 碳能管理平台:掌握园区能源和碳排放情况,实现全程可视和智能分析,自动管理碳资产配额。
- 体验舒适度管理:通过智慧手段管理温湿度等居住体验要素,实现低碳与体验的双赢。
本专题内的参考报告(PDF)目录
- 天然气联盟:全球天然气之声:探索脱碳报告 报告2024-02-02
- 中国信通院:新发展阶段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2023年) 报告2024-01-31
- 北京绿金院:2023绿色金融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 报告2024-01-29
- 2023成都大运会绿色低碳办赛报告 报告2024-01-25
- 龙吟研究室\&CEADS:2024年可持续膳食系列报告:全球菜谱碳足迹 报告2024-01-23
- RMI:2023金融驱动重工业行业低碳转型研究报告 报告2024-01-23
- 深圳数据经济研究院:2023中国100家海外上市公司碳排名分析报告 报告2024-01-17
-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2023绿色发展报告 报告2024-01-16
- 绿色江南:2023建材玻璃行业A股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观察报告 报告2024-01-16
-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与展望(2024) 报告2024-01-16
-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协会:中国碳衍生产品交易定义文件(2023) 报告2024-01-15
-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从行动开始:在华企业低碳转型实践观察报告2023(... 报告2024-01-15
- 硅碳鼠&用户说:2024年中国流行成分和原料消费深度洞察白皮书 报告2024-01-15
-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碳市场回顾与最优行业纳入顺序展望(2023) 报告2024-01-14
- 北京理工大学:实现碳中和目标的CCUS产业发展展望 报告2024-01-12
- 清华大学:中国碳中和目标下的风光技术展望 报告2024-01-11
- 中移智库:2023低碳发展:数字技术产业的责任与担当-关键路径及驱动机... 报告2024-01-09
-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2023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净零碳排放路线图研究报告 报告2024-01-03
- 施耐德电气:2023双碳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应用创新-“光储直柔”电网... 报告2024-01-01
- 计然碳见:2023中国ESG实践白皮书 报告2023-12-30
- 播梦:数智赋能碳见未来-播梦“零碳园区”综合解决方案 报告2023-12-28
- RMI:2023中国新一代清洁低碳技术展望报告 报告2023-12-24
- 绿色和平:2023减排的幻影-全球油气行业使用林业碳汇风险及案例研究报... 报告2023-12-18
- 妙盈科技:2023碳普惠发展白皮书 报告2023-12-14
- 赛迪&西门子:2023年“碳”索之路-企业绿色出海白皮书 报告2023-12-13
- 绿色和平:2023减排的幻影:全球油气行业使用林业碳汇风险及案例研究报... 报告2023-12-10
- 松下&中国家电网:2023家居环境空气处理系统低碳发展趋势报告 报告2023-12-08
- 绿色联盟:2023东南亚地区电力部门绿色低碳转型基础与路径识别研究报告 报告2023-12-07
- 财经十一人: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暨双碳领导力榜 报告2023-12-03
- 贝恩公司\&TNC:探索中国乳业低碳可持续转型之路报告 报告2023-12-03
- 能投委:2023零碳中国生物天然气报告 报告2023-11-29
- 德勤:2023中国企业低碳转型的趋势、行动方向与实践策略白皮书 报告2023-11-27
-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航运先锋2023:国际航行船舶减污降碳先行者 报告2023-11-26
- 渣打银行: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减排路径和金融支持低碳经济转型机遇 报告2023-11-22
- ICCT:2023中国新增乘用车趋势报告-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排放及相... 报告2023-11-22
- IPE:钢铁行业上市公司降碳减污指数评价报告2023 报告2023-11-20
- 落基山研究院:2023航空零碳必由之路:下一代可持续航空煤油技术发展前... 报告2023-11-19
- IPE:苹果产品碳中和疑云? 报告2023-11-19
- ABB:智慧建筑碳中和白皮书 报告2023-11-19
- 盖尔建筑事务所:低碳城市更新手册-从建筑到政策的可持续行为促 报告2023-11-18
-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2023世界能源可持续性评价报告一-聚焦“一带一... 报告2023-11-17
-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2023湖南省电力行业碳达峰时间与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2023-11-16
- 生态环境部:中国区域电网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研究(2023)报告 报告2023-11-14
- 毕马威:2023年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 报告2023-11-10
-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山东省中小燃煤电厂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 报告2023-11-05
-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2022中国石化行业碳达峰碳减排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2023-11-03
-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2022中国塑料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2023-11-02
- 北京绿金院:2023商贸流通业减碳理论研究与典型场景报告 报告2023-10-30
- 正泰电器:2023碳中和白皮书 报告2023-10-29
- 国家电网:面向理想调度的电网低碳调度辅助决策研究及应用(2023) 报告2023-10-22
- 头豹:2023年新材料系列-中国低碳水泥行业概览 报告2023-10-18
- 北京市可持续发展促进会:2022北京市建筑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行动报... 报告2023-10-18
- NRDC:2023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内蒙古电力低碳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2023-10-18
- 清华大学\&NRDC:2023江苏省工业园区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2023-10-15
- 罗戈研究:供应链零碳转型的趋势和技术 报告2023-10-15
- 德勤:2023中国的可持续航空燃料-航空业碳中和之路报告 报告2023-10-15
- ODCC:零碳数据中心园区能碳管理系统白皮书 报告2023-10-14
- 中移智库:数字技术助力“双碳”目标的作用机制及贡献评价研究 报告2023-10-13
- 北京绿金院:2023转型金融支持煤电行业低碳转型的机制研究报告(第二期... 报告2023-10-11
- 沙利文:2023年全球蓝氢产业中碳捕集应用的增长机会研究报告 报告2023-10-10
- 商道咨询:零售和消费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白皮书 报告2023-10-08
- 商道咨询:零售和消费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白皮书 报告2023-10-07
- 广东通服研究总院:2023双碳数字园区全周期管理白皮书 报告2023-10-06
- 沙利文:展望2040:全球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增长机遇 报告2023-10-05
- 能源基金会:2023中国机动车“减污降碳”目标、路径、效益分析与政策建... 报告2023-10-05
- 北京绿金院:2023转型金融支持煤电行业低碳转型的机制研究报告(第一期... 报告2023-10-03
- 清华: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 报告2023-09-30
- 数城未来&智汇绿行:2023中国城市绿色出行及其碳排放分析报告 报告2023-09-29
-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23中国水泥行业碳中和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2023-09-27
- 世界自然基金会:2023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减碳路径与案例研究报告 报告2023-09-26
-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 报告2023-09-26
- RMI:2023需求侧低碳采购推动原材料转型: 实践与趋势报告 报告2023-09-22
- RMI:2023乡村碳中和公平转型:现状与展望暨乡村碳中和发展指数报告 报告2023-09-21
- RMI:2023碳中和先行示范区:定义、规划方法与案例研究报告 报告2023-09-19
- 普华永道:企业低碳转型之路-在华企业可持续发展行动2022-2023 报告2023-09-18
- 北京绿金院:国际油气公司低碳转型经验及其借鉴 报告2023-09-11
- 商道纵横:2023中国企业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报告 报告2023-09-10
- 融文:2023气候变化对细分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系列报告3:汽车行业低碳转... 报告2023-09-01
- ITDP:2023低碳排放区的机遇:驾驭交通的深度研究报告 报告2023-08-28
-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全球逐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3 报告2023-08-24
- CNESA & NRDC:2023双碳背景下发电侧储能综合价值评估及政... 报告2023-08-23
-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碳中和背景下氢能及燃料电池人才研究报... 报告2023-08-14
- 东南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研究所:基于电碳量化关系的低碳园区建设探索 报告2023-08-14
- 自然碳汇研究院:2023年全球逐日二氧化碳排放报告 报告2023-08-14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双碳指数摘要报告(2021-2022) 报告2023-08-14
- 中电联电力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力企业低碳转型实践研究报告2022 报告2023-08-10
- 建科环能:2023双碳目标下的热泵供暖路线研究摘要报告 报告2023-08-10
- 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中小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报告2023-08-09
-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碳中和目标下山西省焦化产业转型发展和定位研究 报告2023-08-04
- 中国联通:数字技术赋能零碳城市建设白皮书 报告2023-08-03
- 第一财经研究院:低碳文旅博鳌白皮书 报告2023-08-02
- 生态环境部: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进展评估报告 报告2023-07-31
-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建材应用现状评估报告 报告2023-07-31
- IGDP:“一带一路”六国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化分析 报告2023-07-28
- IDC&华为:2022年建筑近零碳升级白皮书 报告2023-07-28
- 浙江大学:浙江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蓝皮书2023 报告2023-07-26
- 凯捷:低碳氢报告:一条通往绿色未来的道路 报告2023-07-22
- 兴证全球基金:2022年度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碳中和报告 报告2023-07-20
- ICF:2022中国碳价调查报告 报告2023-07-20
-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面向碳中和的氢冶金发展战略研究 报告2023-07-20
-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转型目标下的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 报告2023-07-20
- 第一财经:“碳”路未来-低碳旅游指引手册 报告2023-07-20
-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年度报... 报告2023-07-13
- 绿色江南:2023长三角地区重点排污单位(医药制造业)碳排放信息披露观... 报告2023-07-13
- 仲量联行:中国中央商务区低碳评估体系 报告2023-07-11
- NRDC:2023绿色金融支持林业碳汇机制和模式创新研究报告 报告2023-07-11
- MSC:2022低碳办公联盟-10×10可持续新创想企业案例手册 报告2023-07-08
- 绿色和平:中国快递行业的碳排放研究发现摘要 报告2023-07-07
- 国家能源集团:发电领域低碳转型新技术 报告2023-07-07
- 火石创造:2023碳中和时代下氢能产业链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2023-07-05
- 中国信通院:2022年数字技术赋能碳中和案例汇编 报告2023-07-03
-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2023成都高新区碳中和服务业枢纽策略研究报告 报告2023-07-03
- 赛迪智库:包装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蓝皮书2023 报告2023-07-03
- 德勤\&IBFed:银行业在全球经济低碳转型中的作用 报告2023-07-03
- 清华大学江亿:建立建筑领域科学的碳排放核算方法 报告2023-07-01
- 绿色和平:中国三大重点区域气候行动力评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最新低... 报告2023-07-01
- 仲量联行:行舟绿水前-物业与资产双碳管理必修课 报告2023-06-30
- 复培新材料:探索未来低碳绿色建材方向 报告2023-06-26
- 滴滴&商道纵横:2023数字出行助力零碳交通 报告2023-06-26
- 绿色和平:2023“双碳”目标下绿色投融资进展简报 报告2023-06-25
-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助力中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潜力-以塑料、纺织及... 报告2023-06-23
- 中国省级双碳指数研究课题组:中国省级双碳指数摘要报告2021-2022 报告2023-06-22
- 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零碳智慧能源系统与能源革命 报告2023-06-16
- 广东城乡设计研究院:广东省碳排放量与影响因子间的关系研究及情景预测研究... 报告2023-06-16
- 中国海外宏洋集团有限公司:2023碳和白皮书加快能源转型 报告2023-06-14
- 第一太平戴维斯:城市更新白皮书系列:城市可持续运营的双碳之路 报告2023-06-14
- 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碳纤维行业报告 报告2023-06-14
- MSC咨询:环保行业中国民营企业碳中和践行现状调研 报告2023-06-11
- 中国能源模型论坛:加速低碳转型,赋能2035美丽中国-执行摘要 报告2023-06-11
- 神木未来碳中和研究院:双碳目标下的机遇和路径 报告2023-06-08
-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瑞士2050年脱碳路径及建筑行业的相关政策 报告2023-06-06
-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国内外碳足迹标准现状研究报告粤港澳大湾区碳足... 报告2023-06-06
- 罗戈研究:供应链物流碳管理数字化与科技创新 报告2023-06-04
- 国家知识产权局:2023全球绿色低碳技术专利统计分析报告 报告2023-06-04
- TfS:化工行业产品碳足迹指南 报告2023-06-04
- 罗戈研究:企业供应链零(低)碳实践 报告2023-06-02
-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3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措施与实施路径... 报告2023-05-30
- 逸动科技:2023船艇电动化低碳创新白皮书 报告2023-05-28
- 东南大学: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建筑元胞低碳友好互动技术研究 报告2023-05-28
- 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绿电交易机制及绿电消纳保障市场机制报告 报告2023-05-27
- 罗戈研究:物流园区零(低)碳实践报告 报告2023-05-27
- 清华大学:全球能源基础设施数据库建设及2019-2021年碳锁定核算 报告2023-05-26
- 头豹:2023年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行业概览-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关键-... 报告2023-05-20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碳中和路径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关键技术 报告2023-05-17
- 中英绿色金融中心:加速气候行动:机构投资者参与支持企业低碳转型 报告2023-05-14
- 阿里云计算:数智技术为园区节能降碳提供新动能(2023) 报告2023-05-14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口未来消费行为及其碳排放含义研究 报告2023-05-13
- 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能源央企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指南报告 报告2023-05-10
- ABB:电气碳中和白皮书2.0-电网行业解决方案 报告2023-05-10
- 浙江大学:电力市场和碳市场的交互作用(2023) 报告2023-05-09
- 头豹:2022年中国碳纤维行业短报告-新兴领域需求爆发-产业扶摇直上(... 报告2023-05-09
- 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中国的绿色金融与碳金融体系报告 报告2023-05-09
- 北京绿金院:中国碳中和领域创投趋势(2022)摘要报告 报告2023-05-07
- ABB:电气碳中和白皮书2.0-零碳智慧园区标准解决方案 报告2023-05-06
- Meltwater融文:ESG专题研究-浅析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报告2023-05-03
- 远景科技:风机碳足迹与低碳发展报告 报告2023-05-02
-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基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全球碳中和路径 报告2023-04-30
-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绿卡榜:中国卡车减污降碳进展研究 报告2023-04-29
- 德勤:银行业气候中和进程:银行业在全球经济低碳转型中的作用 报告2023-04-26
- 华南理工大学:促进能源低碳转型的市场机制-从机制设计角度看如何避免“反... 报告2023-04-23
- 国家电网:践行“双碳” 目标 特高压+柔直技术深入创新 报告2023-04-23
-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畅想农业碳中和-一场新的绿色革命 报告2023-04-22
- 中国信通院:全球工业减碳贸易和对外投资政策研究报告(2023年) 报告2023-04-21
- 宇通轻卡:低碳驱动时代变革,科技承载美好物流 报告2023-04-21
- 罗戈研究:2023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发展报告 报告2023-04-19
- 路孚特:欧洲电力市场和碳市场最新实践 报告2023-04-19
- 头豹:2023年中国零碳建筑行业词条报告 报告2023-04-18
-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中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综述报告 报告2023-04-17
- 清华大学:新型电力系统的“碳”与“数”(2023) 报告2023-04-16
- 能源基金会:2023中国碳普惠发展与实践案例研究报告 报告2023-04-16
- 安永:2023餐饮企业低碳发展白皮书 报告2023-04-14
- 阿里巴巴\&WIETOP:2023中国年轻人低碳生活白皮书 报告2023-04-13
- 兴业证券&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双碳”投资地图2022 报告2023-04-05
- 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企业“碳中和”目标设定、行动及全球合作-践行全球发... 报告2023-04-03
- Impact Hub Shanghai:创新生态驱动零碳转型模式观察(... 报告2023-04-02
- 清华大学:新型电力系统的“碳”与“数” 报告2023-03-28
- 青合新碳:零碳未来-青少年校园社区行动指南 报告2023-03-27
-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双碳”战略下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展望 报告2023-03-26
- 绿普惠:中国碳普惠发展与实践案例研究报告 报告2023-03-20
- 博锐尚格:中国购物中心能源与碳数字化转型研究报告 报告2023-03-17
- 安永: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用-能源转型:碳捕集与封存的会计考虑事项 报告2023-03-17
- 施耐德:助力双碳计划、实现可持续发展 报告2023-03-16
- 安永:金融业“双碳”转型前景分析白皮书 报告2023-03-15
- 重庆大学\&CABEE:2022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系列研究报告 报告2023-03-14
-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2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 报告2023-03-09
- 国际能源署: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 报告2023-03-07
- 观奕资本:2022碳中和产业研究报告 报告2023-03-04
- 亚太森博纸业:2022百旺文化用纸碳中和白皮书 报告2023-03-02
- 施耐德电气:奔向长青-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 报告2023-03-02
- 联想集团:2022碳中和行动报告 报告2023-03-01
- 华信咨询:中国数据中心产业低碳发展实践研究(2023年) 报告2023-02-28
- 赛迪顾问:中国LNG冷能利用产业发展与双碳经济价值研究报告 报告2023-02-26
- 清华&力拓:中国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金属碳中和战略研究专题报告 报告2023-02-25
- BCG:企业“碳中和”目标设定、行动及全球合作 报告2023-02-25
- 安永:2023银行保险机构碳中和战略白皮书 报告2023-02-23
-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2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 报告2023-02-19
-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2中国城镇污水处理碳排放研究报告 报告2023-02-14
- 中国绿色工业创新联盟:碳达峰碳中和行业汇编(2022) 报告2023-02-12
-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2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碳排放研究报告 报告2023-02-12
-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2022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系列研究报告 报告2023-02-11
- 中国信通院:2022年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白皮书 报告2023-02-08
- 欧普照明:照明领域助力双碳美好城市建设的经验分享 报告2023-02-07
-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2022) 报告2023-02-06
- CAYA:2022“双碳”人才洞察报告 报告2023-02-06
- 亿渡数据:2022年中国SIC碳化硅器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报告2023-02-03
- 世界资源研究所:精准施策:中国省级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 报告2023-01-30
- 华夏理财:中国转型金融研究报告:债务工具支持电力行业低碳转型2022 报告2023-01-30
- 世界经济论坛:自愿碳市场:处于拐点的气候融资(英文版) 报告2023-01-29
- MSC:低碳骑行通勤激励策略工具-低碳通勤的N种可能 报告2023-01-27
-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碳达峰行动白皮书 报告2023-01-25
- 能源基金会:先立后破,迈向零碳电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 报告2023-01-25
- 妙盈研究院:中国零碳之路(上)-电力供给篇 - 电网侧脱碳的绿色投资机... 报告2023-01-25
- 湖北产教融合教育研究院:企业碳资产管理策略及案例 报告2023-01-25
- 电子标准院: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简报(2022年12月刊) 报告2023-01-25
- 清华五道口:煤炭开采、 燃煤发电、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现状和转型分析 报告2023-01-19
-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广东省道路交通净零碳排放路线图 报告2023-01-19
-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绿色低碳发展报告2022 报告2023-01-16
- SAP:数字技术支持能源行业低碳转型白皮书 报告2023-01-15
- 中国信通院: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规划白皮书(2022年) 报告2023-01-14
- 绿色和平:2022中国主要汽车集团低碳化转型表现 报告2023-01-13
- 碳阻迹:中国碳价预测报告(2022年) 报告2023-01-11
- 万纬物流:2022近零碳智慧物流园区白皮书 报告2023-01-10
- ICAP:2022年度全球碳市场进展报告(英文版) 报告2023-01-07
-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报告 报告2023-01-04
- 易观分析:2022年双碳背景下汽车行业发展洞察 报告2023-01-03
- 中国节能协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实践2022 报告2023-01-01
-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TCL:中国半导体显示产业碳中和白皮书 报告2023-01-01
**粗体** _斜体_ [链接](http://example.com) `代码` - 列表 > 引用
。你还可以使用@
来通知其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