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scrum做sprint plan,怎么确定user story和task?

这两天我们请咨询公司的scrum master做顾问,为我们做scrum,开了几天的会,我怎
么觉得他们很忽悠。scrum master帮我们做user story的分析,就写了些As..., I
would like to..., so...的纸条,然后要我们打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纸牌是1,3,5
,8,13,30,然后直接200,300了。而且我觉得他们的user story分析的也不对,有
些是feature,有些很epic,根本break down不出什么task了。

我们知道agile/scrum的基本原则,user story应该以用户的角度为主,粒度尽量小一
点。但是大家做scrum的时候,user story和task都是怎么分析的?sprint是怎么计划
的?

阅读 22.9k
1 个回答

咨询公司当然像忽悠啦,不像才是奇怪呢~以前 StackOverflow 做调查,ThoughtWorks 是程序员最不喜欢的公司(貌似不是之一),可见一斑~

下面我来根据自己山寨的 scrum 理论和实践经验,稍微谈一下自己关于的理解,不一定正确。由于我并不是对着任何教材或官方文档来回答问题,所以请不要吐槽我说的哪里不够标准哦~


Scrum 过程的特色在于它是个可控的黑箱。每个 sprint 都是相对固定的时间长度,一旦 sprint 开始,其中的需求就不应该发生改变,时间结束的时候应该能产出计划好的产品。从外部看来,一个 sprint 就像一个黑箱一样,给固定的输入,得到固定的输出。

为了可控,scrum 的 sprint 计划会议极为关键,要点是保证需求稳定不发生改变。计划会议的最终目的是让 scrum team 中的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工作量和依赖关系,而要确定这些东西的大前提就是需求足够的清晰明确,且 sprint 结束前都不发生任何变化。不变是 scrum 能像黑箱一样运行的大前提,试想,如果需求做到一半砍掉了或者发生很大的内容变化,以前开会定下的各种 task 就会发生根本变化,导致计划成为废纸一张,sprint 也就执行不下去了。因此,一般 sprint 计划会议最终决策的时候,必须有 stakeholder 过来拍板认可,也算是在这个场合里给大家一个准信,确保这些 task 像泼出去的水一样不会再变了。

需求稳定还只是一个要点,最终还是要落实到 task 上。从需求到 task 其实还隔了几道墙,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是真实需求,有时候 stakeholder 自己可能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另一方面从产品概念到实现也不是一目了然,需要把各种细节提前约定清楚才行。这里面就需要引入一些需求分析的工具。

User story 是帮助需求分析的一个工具,各种敏捷方法貌似都比较推崇这种需求分析的方式,这种方式跟写一个需求分析文档或产品设计文档都没什么本质差别,只是个工具。从题主的描述来看,我猜想你所在的团队之前应该从未使用过 user story 来分析需求,所以感觉会比较虚也比较难以分解成 task。如果咨询顾问们无视你们之前的需求文档/产品文档的风格硬要用 user story 来套的话,有可能他们犯了形而上的错误。

能够清晰的分解成可执行、短小的 task 的需求才是好需求,无论用 user story 还是拿友商的同类产品直接山寨还是老板某天洗澡突发的灵感,只要是个 stakeholder 想要做且细节都定义清楚了的需求都是好需求。反之,如果无法分解,那就是需求分析的失败了,管你什么炫酷的方法都是浮云。像题主所说,一个任务给 200 或 300 的估计,那就是需求完全没有细化的结果,要知道那个数字的单位一般是小时,而一个 task 一般都不要超过 16 才对。

一旦需求分析完成,分解 task 就应该水到渠成才对。如果技术团队因为技术细节不确定而无法分解需求,那么暂停会议,会下讨论清楚再来。分解 task 本身没什么好说,跟传统的分任务一回事,其中 scrum 比较可取的一点就是那个 planning poker,每个人把自己的时间当做资源,通过 planning poker 这种比较好玩的方式分配自己的时间直到时间耗尽。当然啦,这种形式本质上就是想确保每个人都能均衡的完成任务,免得出现瓶颈,如果达到同样的目的采用其他方法排任务也无妨。


总结一下,关于题主的几个问题的回答。

  • 如何分析 user story?

    • User story 是从用户的角度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进而分解出可执行的 task。假设要给 SegmentFault 加个问卷调查功能,那么就从用户怎么使用问卷入手,从各种交互中最终发现页面具体逻辑和需求,确定需要哪些页面、如何交互、如何呈现,从而完成分解。
    • 山寨的说,user story 的源头就是 stakeholder 想要的需求/功能,分解过程就是这个需求怎么用,最终结果是这个需求怎么做。其实,这跟传统的写产品文档没有区别,只是能让整个产品团队都明白需求点的来龙去脉,也许能够更加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
    • 就算是设计 api,也可以用 user story,把 api 调用者当做 user 来理解就好。
    • 要是不清楚怎么设计 user story 也没关系,能分解的需求就是好需求,定出 task 才是关键。
  • 如何分解 task?

    • Task 的关键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完成条件,比如实现 XX api、实现 YY 功能点等。如果程序员负责写单元测试用例的话,通过单元测试是一个比较明确的完成条件。
    • 要足够的小,不能超过 16 小时,或 2 ~ 3 天吧,目的是为了能够很好的控制延期风险。
    • 不要太小,半天或一天做个需求最舒服了,太小的话计划所花费的成本可能都大于实现需要的成本了,不划算。
  • Sprint 计划会议如何开展?

    • 先准备好差不多成型的需求,如果没有,让少数一两个人先细化的差不多。
    • 开会讨论需求,让所有人清楚。有 user story?很好,讲给程序员听,让大家参与进来。没有 user story?无妨,反正明确了需求让程序们做就是。
    • 分解 task,确保每个人的 task 足够明确可完成,不是很大,没有失衡。
    • 可能要开几次会议,每次发现有任务分解不下去的时候终止会议,下去解决细节问题,等解决后再开会。

P.S. 几个个人的小经验,也许反传统,但貌似会比较有用。

  • Sprint 计划会议的需求应该在开会前就有专人(比如产品经理)差不多细化好了,在计划会议上大家一起细化(甚至还想一起从头开始分析)几乎是浪费时间且难以达到效果的做法。
  • Scrum 执行过程中必然会有意外发生,比如某些事情超期完成甚至需求发生变化,scrum master 要想协调好还是得了解业务细节加上有一定权力,scrum team 自治或者空降 scrum master 说不定会遇到大问题。
  • Scrum 是需求驱动的,如果执行的好,往往意味着技术会不得不用一些 quick & hack 的方法快速完成任务,输出的代码有可能会比较缺(luan)乏(qi)质(ba)量(zao),如果没有强力的技术负责人推动重构,代码也许会快速劣化影响后续的开发速度。最好隔一段时间就搞个 mini sprint 专门用来处理这些技术问题,不要一味求快,得有个人顶住老板的压力来优化质量才行。
  • 中国的程序员普遍对 scrum 热情不高,不要指望每个人都会积极参与 scrum 的各个过程。没关系,不要纠结于是否有 scrum team 的氛围,只要这些人能够出活就行,性格如此,无需强求。

P.S.S. Scrum 是在互联网大潮来临之前提出的方法论,如果传统软件行业还好说,如果放在互联网行业,scrum 过程中对需求稳定性的假设很可能不成立。如果发现始终无法在 sprint 中稳定需求,那么或许要仔细思考是否真的要严格执行 scrum 了。

软件工程的东西终究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存在的,如果反而造成了问题,不如果断抛弃。

撰写回答
你尚未登录,登录后可以
  • 和开发者交流问题的细节
  • 关注并接收问题和回答的更新提醒
  • 参与内容的编辑和改进,让解决方法与时俱进
logo
项目管理
子站问答
访问
宣传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