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log日志的落盘存储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日志级别设置:首先,你需要确定哪些级别的日志需要被存储。一般来说,你会希望存储错误(ERROR)和更高级别的日志,以便于追踪和诊断问题。日志格式化:为了方便存储和检索,你可能需要自定义日志的格式。这可以包括时间戳、日志级别、线程名、消息内容等信息。日志输出:使用logback或log4j等日志框架,你可以配置日志输出到文件、数据库、网络等位置。文件滚动策略:为了避免单个日志文件过大,你可能需要设置文件滚动的策略,如按时间滚动或按大小滚动。定期清理:对于已经存储的日志,你可能需要定期清理旧的日志,以释放存储空间。安全性考虑:对于敏感信息,你可能需要加密或脱敏处理,以保护数据的安全。备份和恢复策略:为了避免数据丢失,你需要制定备份和恢复的策略。具体实现方式可能会因使用的日志框架和具体需求而有所不同。你可以查阅相关文档,或者在StackOverflow等社区网站上搜索具体的实现方法。
使用命令:“hilog -w start -f ckTest -l 1M -n 5 -m zlib -j 11”。文件保存在目录:“/data/log/hilog/”。参数解释:-w 开启日志落盘任务,start表示开始,stop表示停止。 -f 设置日志文件名 -l 设置单个日志文件大小,单位可以是:B/K/M/G -n 设置最大日志文件编号,当文件计数超过此编号时,日志文件旋转。范围:【2,1000】 -m 设置日志文件压缩算法 -j 任务ID,范围:[10,0xffffffffff) 更多参数含义请使用hilog --help查看。
使用命令:“hilog -w start -f ckTest -l 1M -n 5 -m zlib -j 11”。
文件保存在目录:“/data/log/hilog/”。
参数解释: